<正>文题原则上不能使用缩略语,文中应尽量少用缩略语。公认的缩略语在文中可以直接使用。未公认的名词术语,请按照以下规则进行缩写:原词过长且在文内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括号内写出缩略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若为外文缩略语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括号内写出缩略语,如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以下名词术语可直接使用括号中的缩写语。
目的 筛选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密切相关的关键衰老基因,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 基于Shambhala算法,对GEO数据库中3个DN相关人肾脏转录组数据集(GSE96804、GSE104948、GSE30122)进行跨平台标准化处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标准为错误发现率(FDR)校正P值≤0.05,且变化倍数≥1.5]。将筛选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与CellAge数据库中收录的衰老基因交集,获得与DN相关的衰老基因。采用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功能富集分析(FDR校正P值≤0.05),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筛选关键节点基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其对DN患者的区分能力,并在独立外部数据集GSE30528中验证其表达水平。繁育BTBR ob/w杂合子小鼠,5周龄时依据基因型鉴定结果将小鼠分为BTBR w/w、BTBR ob/ob,监测其空腹血糖、体质量、总胆固醇、肾重、24 h尿白蛋白、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并通过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以评估是否形成典型的DN病理表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验证关键衰老基因在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共识别出918个与DN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0个与衰老过程相关。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对缺氧反应”“细胞对TGF-β应答”等生物过程。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合GSE30528验证结果表明,CDKN1B和MET可能是DN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衰老相关基因。与BTBR w/w小鼠相比,BTBR ob/ob小鼠的血糖、体质量、总胆固醇、肾重、24 h尿白蛋白水平升高;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BTBR ob/ob小鼠肾小球系膜区明显扩张,硬化指数升高,出现典型DN病理改变。qPCR结果显示,CDKN1B在BTBR ob/ob小鼠(1.10±0.57)肾组织中的表达低于BTBR w/w小鼠(5.67±0.76),两者相比P<0.05;而两者MET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KN1B可能是衰老过程参与DN发病的核心基因之一,进一步研究有望为DN的发病机制阐释及防治策略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潜在靶点。
目的 评估家庭环境改造对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EBSCO中有关家庭环境改造预防和减少老年人跌倒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2024年8月。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随机对照研究,共6 154例老年人,其中试验组(接受家庭环境改造)2 546例、对照组(未接受任何环境干预)3 60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老年人跌倒率(RR=0.78,95%CI:0.68~0.90,P=0.000 8)、反复性跌倒发生率(RR=0.76,95%CI:0.58~1.00,P=0.05)、跌倒致伤发生率(RR=0.67,95%CI:0.54~0.83,P=0.000 3)较对照组低。结论 家庭环境改造可降低老年人的跌倒率、反复性跌倒和跌倒致伤的发生率。
目的 制备重组抗tau抗体,探讨其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重组人tau441蛋白作为免疫原,获得分泌抗tau抗体的小鼠淋巴细胞。构建鼠源免疫VH-VL基因库,将测序正确的阳性重组质粒转化至PCDNA3.1(+)。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抗tau抗体后,分别采用ELISA法、凝胶电泳法、蛋白印迹法对其效价、纯度、特异性进行鉴定。以小鼠脑神经瘤N2a细胞为研究对象,将N2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AD组(通过Aβ_(25-35)诱导建立AD细胞模型)、抗tau抗体组(通过Aβ_(25-35)诱导建立AD细胞模型后采用抗tau抗体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 33342染色分析细胞凋亡。结果 成功免疫小鼠并调取抗tau抗体VH、VL基因。通过构建VH-linker-VL载体及亲和层析纯化,获得效价高于1∶256 000、纯度为95.28%的特异性重组抗tau抗体。重组抗tau抗体能够提高Aβ_(25-35)诱导的N2a细胞活力[AD组、抗tau抗体组细胞活力分别为(44.33±2.08)%、(68.00±2.65)%,两组相比P<0.05],并抑制其凋亡。结论 本研究获得抗tau抗体VH、VL序列,制得高效价、高纯度、高特异性重组抗tau抗体,并证实其对Aβ_(25-35)诱导的N2a细胞损伤具有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联合腹部扭转运动对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术后帕金森病(PD)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3月—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DBS且出院后居家或社区康复的102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联合腹部扭转运动治疗。采用结肠传输试验、便秘严重程度评分量表(CSS)、简易8项帕金森病调查表(PDQ-8)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结肠动力功能、便秘症状及疗效、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结肠传输试验积分、CSS评分、PDQ-8评分及血清CPR、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便秘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腹部扭转运动能够增强DBS术后PD患者结肠动力功能,缓解便秘严重程度,改善肠道局部炎症反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目的 了解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对术前预康复的感知,为制定术前预康复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4年5月—12月就诊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关节骨科术前接受过预康复的TKA术后的15名老年患者,通过框架分析法和ATLAS. TI软件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分析、整理访谈素材,最终归纳老年TKA患者对术前预康复的真实感知与体验。结果 归纳提炼出老年TKA患者对术前预康复的真实感知有4个主题:术前预康复的意向(态度积极、愿意尝试接受、缺乏内在行为动机)、术前预康复的益处(提高手术效果、加速术后康复)、术前预康复的难题(疼痛管理、环境设施条件欠佳、安全问题)、术前预康复的需求(信息咨询服务需求、完善方案需求、建立联系与支持的需求)。结论 老年TKA患者对术前预康复持积极接纳的态度,术前预康复能够有效促进术后的快速康复进程,医护人员应当强化宣传教育力度,构建个性化的术前预康复方案,并健全多元化的社会支持体系,提升患者对运动预康复的依从性,以确保术前预康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目的 探讨老年人焦虑水平的潜在分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8年数据,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老年人群的焦虑水平进行评估,采用潜在剖面分析识别焦虑水平的潜在类别,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焦虑水平分类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人焦虑水平可划分为Q1(各题项得分均较低,72.95%)、Q2(各题项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17.53%)和Q3(各题项得分均较高,9.52%)3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自评健康状况、抑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与老年人焦虑水平有关(P均<0.05)。男性、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状况较好者焦虑水平较低(P均<0.05);自评健康状况较差、抑郁水平较高及ADL功能受限者焦虑水平较高(P均<0.05)。此外,初老期焦虑风险略高于高龄老年人,城乡差异在老年焦虑加重过程中存在着放大效应(P均<0.05)。结论 老年人以低焦虑水平为主。女性、受教育程度低、经济状况较差、ADL受限、自评健康状况较差以及存在抑郁倾向的老年人更易发生焦虑,应在筛查和干预中重点关注。
目的 调查咸宁市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现状,总结其服务模式及服务内容,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及现存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咸宁市“一区一市四县”的11所市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以机构内工作人员(机构负责人、养老护理员、医护技人员、养老管理人员)和入住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进行调查。结果 入住老年人的整体满意度达到83.33%。咸宁市主要有“医中设养”“养中设医”“医养融合”3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以公办民营和民办性质机构为主,收费标准主要由护理费、床位费、房费和伙食费等决定,服务内容分为医疗和养老两大板块。机构整体环境具有选址布局生态化、环境改造适老化及功能分区模块化3个特征。工作人员从薪资待遇、人员配置、医疗设施、专业培训、养护人才、保险制度方面提出建议,入住老年人从费用补贴、饮食管理、人员数量与质量、家属探视、活动与社会支持方面提出建议。结论 咸宁市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具有形式多样、生态环境优越、公立医院办养老特色鲜明、服务团队年轻化态势良好的优势,但存在尚未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养老护理员及部分医疗设施配置未达规定标准、老年人护理分级标准待规范、专业培训与养护人才短板显著的问题。建议完善保障体系,加强财政支持,规范机构内人员、设施配置及护理分级标准,加强服务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多学科养护团队,以推进医养结合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正>带您了解老年医学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老年医学科,成立于1976年,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十一体的省内老年医学发展的牵头单位,是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老年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承担全省老年医学医疗质量控制和临床研究引领工作,主导着全省老年疾病诊疗规范与标准制定,作为全国首批老年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省内唯一全国老年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持续为全省老年医学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
目的 探讨异甘草素对NK/T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侵袭功能及免疫杀伤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浓度(0、2.5、5、12μmol/L)异甘草素在多时间点(0、12、24、48 h)干预后,检测NK/T细胞淋巴瘤细胞SNK-1和SNT-8的细胞活力。并在不同浓度的异甘草素干预后,采用克隆形成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观察SNK-1和SNT-8细胞的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特征改变情况。提取分离NK细胞后,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异甘草素作用前后SNK-1细胞对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异甘草素作用前后SNK-1细胞表面NKG2D配体(MICA/B、ULBP1、ULBP2及ULBP3)和HLA-Ⅰ类分子的表达改变。结果 异甘草素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分别抑制NK/T细胞淋巴瘤细胞SNK-1和SNT-8的增殖(P均<0.05)。与未处理相比,经异甘草素处理后的SNK-1和SNT-8细胞的克隆形成及侵袭能力降低,而细胞凋亡率增加(P均<0.05)。在10∶1和20∶1的效靶比下,异甘草素均能使SNK-1细胞对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增强(P均<0.05)。异甘草素作用后,SNK-1细胞表面的MICA/B、ULBP2和ULBP3的表达增加(P均<0.05)。结论 异甘草素可抑制NK/T细胞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促进其凋亡,并增加NK细胞对其免疫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