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list paperlistmore paperListPage

2025年 04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统计数据 简明模式 完整模式
临床研究

基于Beers标准和中国标准的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分析

万苗苗;王建春;张峰;张文;朱效娟;

目的 应用2019版Beers标准和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年版)(中国标准)进行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分析。方法 选择2020年1月—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老年科住院的年龄≥65岁患者191例,基于2019版Beers标准和中国标准进行PIM分析,并应用χ2检验分别比较两个标准下不同指标(年龄、性别、疾病数量、药物数量、肾功能)PIM发生率。结果 根据Beers标准和中国标准,PIM的发生率分别为72.25%(138/191)和60.73%(116/191),PIM首位分别为质子泵抑制剂和氯吡格雷。根据Beers标准和中国标准,使用1~4、5~9、≥10种药物的老年住院患者PIM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中国标准,肾功能正常、异常患者的PIM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是基于2019版Beers标准还是中国标准,老年住院患者PIM发生率均高,药物数量增加和肾功能异常者更容易发生PIM。

2025 年 04 期 v.6 ;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20YFC2008900,老年常见临床问题防控技术综合示范研究;2020YFC2008902,老年合理用药评价干预方案与技术措施)
[下载次数: 5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血清CRP、IL-6、BNP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

刘雅琳;王峰;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B型脑钠肽(BNP)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11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n=46例)、未感染(n=66例),比较两者的一般病例资料和低蛋白血症、贫血、转氨酶异常、肾功能不全例数及血清CRP、IL-6、BNP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RP、IL-6、BNP预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效能。结果 血清CRP(OR=1.068,95%CI:1.011~1.127,P=0.018)、IL-6(OR=1.153,95%CI:1.032~1.287,P=0.012)、BNP(OR=1.007,95%CI:1.001~1.014,P=0.018)水平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CRP、IL-6、BNP和三者联合预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0.910、0.647、0.939,敏感性分别为73.90%、82.60%、50.00%、84.80%,特异性分别为92.40%、87.90%、78.80%、93.90%。结论 血清CRP、IL-6、BNP水平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具有预测价值。

2025 年 04 期 v.6 ;
[下载次数: 2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老年人焦虑水平的潜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亚丰;杨珊珊;李佳;王成增;付航;

目的 探讨老年人焦虑水平的潜在分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8年数据,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老年人群的焦虑水平进行评估,采用潜在剖面分析识别焦虑水平的潜在类别,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焦虑水平分类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人焦虑水平可划分为Q1(各题项得分均较低,72.95%)、Q2(各题项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17.53%)和Q3(各题项得分均较高,9.52%)3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自评健康状况、抑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与老年人焦虑水平有关(P均<0.05)。男性、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状况较好者焦虑水平较低(P均<0.05);自评健康状况较差、抑郁水平较高及ADL功能受限者焦虑水平较高(P均<0.05)。此外,初老期焦虑风险略高于高龄老年人,城乡差异在老年焦虑加重过程中存在着放大效应(P均<0.05)。结论 老年人以低焦虑水平为主。女性、受教育程度低、经济状况较差、ADL受限、自评健康状况较差以及存在抑郁倾向的老年人更易发生焦虑,应在筛查和干预中重点关注。

2025 年 04 期 v.6 ;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资助(241100310200,面向功能退变性慢病的主动健康数字化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下载次数: 8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CHARLS 2020的我国中老年人慢性病及共病现状分析

刘通达;郝志梅;

目的 了解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及共病现状。方法 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20年数据,纳入27个省份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19 128例,使用Stata、SPSS软件对15种慢性病及共病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我国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80.9%,共病患病率为58.2%。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婚姻状态的中老年人慢性病及共病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患病率(40.2%)、共病率(34.4%)均最高,共病组合中患病最多的组合为关节炎或风湿病+胃部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2.97%(568/19 128)]。全国范围内各省的慢性病患病率在68.2%(广东省)~87.8%(黑龙江省)之间,慢性病共病率在50.3%(福建省)~72.9%(内蒙古自治区)之间。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和共病率较高,在慢性病管理的过程中应加大对高血压、关节炎或风湿病以及胃部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控与管理。

2025 年 04 期 v.6 ;
[下载次数: 37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耳穴压豆联合腹部扭转运动对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的疗效

刘晓晨;朱珊珊;常筱洁;杨学会;张建新;张建斌;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联合腹部扭转运动对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术后帕金森病(PD)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3月—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DBS且出院后居家或社区康复的102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联合腹部扭转运动治疗。采用结肠传输试验、便秘严重程度评分量表(CSS)、简易8项帕金森病调查表(PDQ-8)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结肠动力功能、便秘症状及疗效、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结肠传输试验积分、CSS评分、PDQ-8评分及血清CPR、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便秘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腹部扭转运动能够增强DBS术后PD患者结肠动力功能,缓解便秘严重程度,改善肠道局部炎症反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2025 年 04 期 v.6 ; 山东省基层卫生协会科技创新计划项目(JCK24018,耳穴压豆联合腹部扭转运动对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的效果研究);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2304041276,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帕金森病患者非运症状发展轨迹的纵向研究)
[下载次数: 2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础研究

重组抗tau抗体的制备及其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黄宁;王升平;武彦宏;于清华;郭魏伟;

目的 制备重组抗tau抗体,探讨其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重组人tau441蛋白作为免疫原,获得分泌抗tau抗体的小鼠淋巴细胞。构建鼠源免疫VH-VL基因库,将测序正确的阳性重组质粒转化至PCDNA3.1(+)。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抗tau抗体后,分别采用ELISA法、凝胶电泳法、蛋白印迹法对其效价、纯度、特异性进行鉴定。以小鼠脑神经瘤N2a细胞为研究对象,将N2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AD组(通过Aβ25-35诱导建立AD细胞模型)、抗tau抗体组(通过Aβ25-35诱导建立AD细胞模型后采用抗tau抗体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 33342染色分析细胞凋亡。结果 成功免疫小鼠并调取抗tau抗体VH、VL基因。通过构建VH-linker-VL载体及亲和层析纯化,获得效价高于1∶256 000、纯度为95.28%的特异性重组抗tau抗体。重组抗tau抗体能够提高Aβ25-35诱导的N2a细胞活力[AD组、抗tau抗体组细胞活力分别为(44.33±2.08)%、(68.00±2.65)%,两组相比P<0.05],并抑制其凋亡。结论 本研究获得抗tau抗体VH、VL序列,制得高效价、高纯度、高特异性重组抗tau抗体,并证实其对Aβ25-35诱导的N2a细胞损伤具有改善作用。

2025 年 04 期 v.6 ; 青岛市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示范类项目(23-1-6-ghgg-3-hz,体外诊断抗体试剂研发及产业化)
[下载次数: 1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糖尿病肾病相关衰老关键基因筛选及验证

於慧清;王心灵;裴永超;马佳晴;李治国;武曦蔼;

目的 筛选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密切相关的关键衰老基因,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 基于Shambhala算法,对GEO数据库中3个DN相关人肾脏转录组数据集(GSE96804、GSE104948、GSE30122)进行跨平台标准化处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标准为错误发现率(FDR)校正P值≤0.05,且变化倍数≥1.5]。将筛选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与CellAge数据库中收录的衰老基因交集,获得与DN相关的衰老基因。采用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功能富集分析(FDR校正P值≤0.05),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筛选关键节点基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其对DN患者的区分能力,并在独立外部数据集GSE30528中验证其表达水平。繁育BTBR ob/w杂合子小鼠,5周龄时依据基因型鉴定结果将小鼠分为BTBR w/w、BTBR ob/ob,监测其空腹血糖、体质量、总胆固醇、肾重、24 h尿白蛋白、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并通过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以评估是否形成典型的DN病理表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验证关键衰老基因在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共识别出918个与DN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0个与衰老过程相关。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对缺氧反应”“细胞对TGF-β应答”等生物过程。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合GSE30528验证结果表明,CDKN1B和MET可能是DN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衰老相关基因。与BTBR w/w小鼠相比,BTBR ob/ob小鼠的血糖、体质量、总胆固醇、肾重、24 h尿白蛋白水平升高;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BTBR ob/ob小鼠肾小球系膜区明显扩张,硬化指数升高,出现典型DN病理改变。qPCR结果显示,CDKN1B在BTBR ob/ob小鼠(1.10±0.57)肾组织中的表达低于BTBR w/w小鼠(5.67±0.76),两者相比P<0.05;而两者MET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KN1B可能是衰老过程参与DN发病的核心基因之一,进一步研究有望为DN的发病机制阐释及防治策略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潜在靶点。

2025 年 04 期 v.6 ; 中央引导地方共建项目(236Z7712G,长链sn-1磷脂酰乙醇胺对糖尿病肾病模型线粒体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H2020209243,KRAS及其与QDPR相互作用对糖尿病肾病模型的影响及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004357,基于COX/LTs/NF-κB通路介导的胃粘膜损伤探索药对三棱—莪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合理性与分子机制研究)
[下载次数: 2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的类风湿关节炎与2型糖尿病发病因果关系探讨

史宜达;陈晓盟;李瑾;

目的 基于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类风湿关节炎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数据,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工具变量,类风湿关节炎为暴露因素,2型糖尿病为结局因素,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主要分析方法为逆方差加权法(IVW),计算F值检验工具变量的稳定性,采用Cochran's Q统计量检验工具变量间的异质性。并以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WME)、基于众数的简单估计法和基于众数的加权估计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30个SNP作为工具变量。IVW法结果表明,类风湿关节炎和2型糖尿病发病之间有正向因果关系(OR=1.05,95%CI:1.01~1.08,P=0.006);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类风湿关节炎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存在异质性(P>0.05);水平多效性检验结果表明,类风湿关节炎和2型糖尿病发病不存在水平多效性的影响(P>0.05);MR分析结果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不存在显著的发表偏倚。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与2型糖尿病发病之间存在正向的因果关系。

2025 年 04 期 v.6 ; 天津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TJYXZDXK-032A,天津市代谢病慢病防控体系的构建研究)
[下载次数: 5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异甘草素对NK/T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侵袭及免疫杀伤敏感性的影响

李晓燕;宋彩露;吴松;唐海林;黄国贤;

目的 探讨异甘草素对NK/T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侵袭功能及免疫杀伤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浓度(0、2.5、5、12μmol/L)异甘草素在多时间点(0、12、24、48 h)干预后,检测NK/T细胞淋巴瘤细胞SNK-1和SNT-8的细胞活力。并在不同浓度的异甘草素干预后,采用克隆形成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观察SNK-1和SNT-8细胞的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特征改变情况。提取分离NK细胞后,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异甘草素作用前后SNK-1细胞对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异甘草素作用前后SNK-1细胞表面NKG2D配体(MICA/B、ULBP1、ULBP2及ULBP3)和HLA-Ⅰ类分子的表达改变。结果 异甘草素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分别抑制NK/T细胞淋巴瘤细胞SNK-1和SNT-8的增殖(P均<0.05)。与未处理相比,经异甘草素处理后的SNK-1和SNT-8细胞的克隆形成及侵袭能力降低,而细胞凋亡率增加(P均<0.05)。在10∶1和20∶1的效靶比下,异甘草素均能使SNK-1细胞对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增强(P均<0.05)。异甘草素作用后,SNK-1细胞表面的MICA/B、ULBP2和ULBP3的表达增加(P均<0.05)。结论 异甘草素可抑制NK/T细胞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促进其凋亡,并增加NK细胞对其免疫杀伤。

2025 年 04 期 v.6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2B1515120087,KLF5调控脂质重编程促进NK/T细胞淋巴瘤进展的机制研究)
[下载次数: 1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医养结合

大健康背景下咸宁市医养结合机构服务发展现状分析

陈阳阳;孔令磷;王鑫源;赵梦遐;廖思颖;王登亚;王雪岩;刘媛媛;胡艺子;胡慕嫣;

目的 调查咸宁市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现状,总结其服务模式及服务内容,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及现存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咸宁市“一区一市四县”的11所市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以机构内工作人员(机构负责人、养老护理员、医护技人员、养老管理人员)和入住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进行调查。结果 入住老年人的整体满意度达到83.33%。咸宁市主要有“医中设养”“养中设医”“医养融合”3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以公办民营和民办性质机构为主,收费标准主要由护理费、床位费、房费和伙食费等决定,服务内容分为医疗和养老两大板块。机构整体环境具有选址布局生态化、环境改造适老化及功能分区模块化3个特征。工作人员从薪资待遇、人员配置、医疗设施、专业培训、养护人才、保险制度方面提出建议,入住老年人从费用补贴、饮食管理、人员数量与质量、家属探视、活动与社会支持方面提出建议。结论 咸宁市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具有形式多样、生态环境优越、公立医院办养老特色鲜明、服务团队年轻化态势良好的优势,但存在尚未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养老护理员及部分医疗设施配置未达规定标准、老年人护理分级标准待规范、专业培训与养护人才短板显著的问题。建议完善保障体系,加强财政支持,规范机构内人员、设施配置及护理分级标准,加强服务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多学科养护团队,以推进医养结合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2025 年 04 期 v.6 ; 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310927007,咸宁市公立医院医养结合服务现状及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410927015,护生和老年人对大学生志愿助老服务的意愿及需求研究)
[下载次数: 9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